|
|
公司新聞 ->十二五”工程機械行業將大有作為-三精提供 |
十二五”工程機械行業將大有作為-三精提供 |
點擊次數:1832 更新時間:2011-02-23 |
|
今年10月,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四屆二次理事會暨第九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上,與會人員全面分析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十一五”以來的發展形勢,深入研討了《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要進一步推進全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為“十二五”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筆者認為,“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化服務的展開,都將給我國的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新興產業將成為新增長點 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指出要加快培育和發展包括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七個領域,以重大技術突破、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堅持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與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科技創新與實現產業化相結合,深化體制改革,以企業為主體,推進產學研結合,國家將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型產業和支柱型產業。 國務院的這一重大舉措,必將為我國工程機械的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十二五”期間,以工程機械為重要組成部分的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的政策環境將不斷優化。包括財政部等六部委局下發的《關于調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國務院要求在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加快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大力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完善節能減排經濟政策等新的部署和安排;工信部等七部委《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商務部等擬定的《關于實施積極進口促進戰略,推動機電產品進口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等都將得到有效地貫徹執行。另外,根據國務院重點工作部門分工,國家還將陸續頒布實施有關的政策措施,切實為產業調整振興和科學發展提供政策保證。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將通過調結構、轉方式,得到又好又快發展。 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十二五”期間,盡管我國經濟發展持續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但由于體制機制原因以及結構性矛盾的積累,內需市場和經濟發展的潛力還面臨許多的問題。 就工程機械行業而言,國家出臺的一些政策措施執行不到位,特別是提升關鍵基礎件水平的扶持力度不夠,勞動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持續增大。人民幣升值處于長期上升通道,進口有可能擴大,將加大企業生產經營和出口的難度;部分企業研發投入偏低、共性技術供給不足,關鍵功能零部件和基礎工藝落后。受投資和消費需求趨緊的預期和幾年來產能增速過快的影響,部分企業可能面臨訂單不飽滿、賬款回收困難等不利因素,使保持行業穩定較快發展的困難增加。跨國公司與國內企業同臺競技,市場競爭將更為嚴峻。 “十二五”末銷售將達9000億元 “十二五”的頭一兩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預計年增長率在20%左右,其中城鎮投資仍將占到85%左右,包括鐵路、公路、交通、能源、城鎮化建設及房地產業、*產業投資等國家建設項目和地方建設項目仍然是主要投資方向之一,因此,工程機械行業將以2010年下半年為基數保持平穩增長。 隨著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必將創造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加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和建設新疆等國家戰略的進一步實施,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仍然有較好的市場環境和發展空間。預計到2015年我國對工程機械的銷售收入將達到9000億元左右,年均遞增兩位數以上。 從總體上看,世界經濟運行向好的趨勢出現,但復蘇進程艱難,外需市場反彈存在不確定性。由于經濟進入變革、調整期,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從發展規律和實際狀況來看,經濟化和區域一體化在新的基礎上會繼續發展,但我國工程機械企業化進程仍處于初級階段,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還非常小,致使“我中有你,你中卻沒有我”。目前新一輪技術革命正處于啟動期,若干重要領域醞釀著新的突破,發達國家借助其先發優勢,搶占未來競爭戰略制高點日趨激化。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將會改變各國的比較優勢和國家之間的競爭關系。在此背景下,產業分工和貿易格局將會出現深層次的調整。而我國的工程機械產業在國家產業分工上大部分還處于低端,加上政治較量與經濟競爭相互交織,面臨的挑戰異常嚴峻。 化服務帶來新機遇 首先是提升*的機遇。盡管美、日、歐三大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但我國*在亞非拉國家仍有上升空間。特別是以印度、巴西為代表的一批新興經濟體,先后由復蘇轉入工業化快速推進階段,對基礎設施建設、建筑設備等產生強勁需求,提升我國在新興經濟體*的潛力巨大。 其次是引進產業的機遇。由于我國同時擁有快速擴張的龐大市場和相對低成本制造的雙重優勢,跨國公司不僅繼續把中國作為面向市場的制造基地,而且計劃將更多的研發活動、區域總部、先進服務業和制造等高附加值的產業活動向中國轉移。為我國的工程機械行業帶來了發展產業的機遇。 再次是引進科技人才的機遇。金融危機加劇了科技人才的流動,發達國家裁員規模繼續增大,美國、歐盟、日本等失業率居高不下,大規模地引進科技人才的條件愈加成熟。 zui后是“走出去”主動整合境外資源的機遇。金融危機后使不少企業陷入資金短缺困境,中國對外投資的市場準入機會大增,通過海外并購,低成本獲取海外技術、研發能力、品牌、市場渠道等資源,為提升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提供了條件。 預計“十二五”頭一兩年,我國工程機械出口將以2010年為基數保持恢復性增長,后幾年將呈現快速增長,到2015年,市場對工程機械的主機產品需求量將達約2000億美元。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出口將達到200億美元左右,成為世界出口大國。 |
|
|
|
|
|
|
|
|
|
|
|
|
|
|
|